在无线充电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,QI 认证是产品合规与品质的关键保障。其要求覆盖从产品基础属性到复杂技术指标,再到认证流程的各个环节。
一、认证类型细分
(一)Qi - BPP 认证
针对支持 5W 以下功率且使用 Qi 协议的产品。这类产品常见于一些基础款无线充电器,为低功率设备,如早期的部分智能手表、小型蓝牙耳机等提供基本充电功能。此类产品要进入市场流通,必须通过 BPP 认证,以确保其在低功率输出场景下,能稳定、安全地为设备充电。
(二)Qi - EPP 认证
适用于支持 5W 以上功率并使用 Qi 协议的产品。随着技术发展,如今许多快速无线充电器可提供 10W、15W 甚至更高功率的充电,像为支持快速充电的手机、平板电脑等设备服务的无线充电器,就需通过 EPP 认证。该认证保证了产品在高功率输出时,充电效率、安全性等指标符合标准。
展开剩余78%(三)Qi - PPDE 认证(特殊情况)
若产品支持 5W 以上功率,却使用三星私有协议 PPDE,自 2019 年 7 月 1 日起,必须在通过 BPP 认证的基础上进行 PPDE 测试。这一规定体现了 QI 认证体系在保障通用性的同时,兼顾部分厂商特殊需求,平衡了市场多样化与标准统一化的关系。
(四)Qi - MPP 认证(基于新技术)
WPC 无线充电联盟在 2023 年 3 月 21 日发布的 Qi2 标准中引入了 MPP(MAGNETIC POWER PROFILE),它基于 MAGSAFE 磁吸充电技术开发。Qi - MPP 认证产品能提供更优质的无线充电体验,比如更好的充电位置吸附准确性,减少充电时因位置偏移导致的效率降低问题,为未来新特性和增强功能的开发奠定基础。
二、技术规范要求
(一)功率输出精准控制
不同认证类型对应不同功率范围,产品必须精准控制功率输出。以 Qi - BPP 认证产品为例,其功率输出稳定在 5W 以下,误差需控制在极小范围,避免因功率波动过大,对低功率设备电池造成损害。而 Qi - EPP 认证产品,在提供 5W 以上功率时,要能根据被充电设备的需求智能调节功率,如当手机电量较低时,以较高功率快速充电;电量接近饱和时,自动降低功率,防止过充。
(二)兼容性设计
无线充产品需与各类支持 Qi 标准的设备良好兼容,涵盖手机、耳机、相机等。这要求产品在设计时,充分考虑不同设备的充电协议、接收线圈参数等差异。例如,手机和耳机的接收线圈尺寸、位置可能不同,无线充电器需通过优化发射线圈设计、调整电磁场分布,确保无论何种设备放置在充电区域,都能有效接收电能,实现稳定充电。
(三)安全防护机制
1、过温保护:在充电过程中,当无线充设备或被充电设备温度超过安全阈值,如达到 60°C(具体阈值依标准和实际情况而定),过温保护机制应立即启动,降低功率或停止充电,防止因过热引发电池鼓包、起火等危险。
2、异物检测:若充电区域存在金属异物,如硬币、钥匙等,可能引发能量损耗、局部过热甚至短路。因此,无线充产品需具备异物检测功能,通过感应充电区域的电磁变化,一旦检测到异物,及时发出提示并停止充电。
3、短路保护:当电路发生短路故障时,短路保护装置迅速切断电源,避免过大电流对设备造成损坏,保障使用安全。
(四)电磁辐射限制
无线充电过程会产生电磁辐射,为保障人体健康,QI 认证要求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。通过优化电路设计、采用屏蔽材料等手段,减少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影响。例如,使用特殊的金属屏蔽层,将电磁辐射限制在充电设备内部,降低对外界的干扰。
三、测试流程严格把关
(一)资料与样品准备
企业首先要注册成为 WPC 会员,依会员类型缴纳相应年费,获取申请资格。随后,准备详细资料,包括企业资质证明、产品技术文件(产品图纸、技术说明书、关键元器件清单等)。若产品有特殊情况,如含电池、具无线发射功能等,还需额外提交特定资料。样品方面,通常准备 5 台功能正常的样机,送往 WPC 指定的国内认证实验室,如安正、SGS、普瑞赛思等。
(二)实验室测试
1、符合性测试:实验室依据 QI 标准,对产品的电气性能、功率输出精度、兼容性、安全防护功能、电磁辐射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。例如,通过专业设备模拟不同负载条件,测试功率输出是否符合认证类型要求;利用电磁辐射检测仪器,测量产品工作时的电磁辐射强度。
2、兼容性测试:送测的无线充电发射器需与 WPC 所有已通过 Qi 认证的接收器(如各类品牌手机、耳机等)进行兼容性测试。只有确保与广泛的接收设备都能正常配合充电,才符合认证要求。若兼容性测试未通过,企业需将样品取回整改后重新送检。
(三)认证结果获取
若产品顺利通过所有测试项目,企业即可在 WPC 官网执行 “确认完成” 操作,产品被 WPC 官网收录,可通过输入产品 ID 号查询认证信息。此时,企业成功获得 QI 认证,有权在产品宣传、包装和产品标签上使用 Qi 标志。若产品未通过测试,需根据实验室反馈的问题,深入分析原因,从电路设计、软件算法、硬件选型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整改,重新提交测试,直至通过认证。
无线充 QI 认证要求贯穿产品研发、生产、测试到上市的全流程,企业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要求,才能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,为消费者提供安全、高效、便捷的无线充电体验。
发布于:广东省嘉旺网-杠杆股市配资平台-在线配资平台注册-按天十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